21省區政策落地對接“中國制造2025” 力挺智能制造
4月1日,山東省發布實施《〈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這是自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后,出臺對接政策的第21個省份。
據上海證券報4月6日消息,據公開信息統計,之前,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甘肅、北京、天津、廣西、寧夏、新疆等20個省份,已相繼出臺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措施,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工信部也在抓緊編制與《中國制造2025》配套的11個規劃。
《〈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提出了近10年重點領域發展的量化目標,把重點發展的產業確定為10 10共20個。
其中,10大裝備制造業鎖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58.000,2.40,4.32%)、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力裝備、現代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專用設備、節能環保裝備,按照打造“國家隊”的要求進行培植;10大優勢特色產業為新材料、新醫藥、紡織服裝、食品、家電、紙品、輪胎、石化、建材、有色。
不僅山東,廣西、甘肅等地在對接措施中也提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甘肅省政府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提出,到2020年,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取得積極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6%。甘肅省初步謀劃了2016-2018年組織實施的600多個,總投資2600多億元的制造業重點項目。
《中國制造2025廣西實施意見》提出,要著眼未來積極布局新興領域,重點發展軌道交通運輸裝備制造和服務業,打造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修造基地,立足中南西南和東盟等區域市場積極發展工業機器人等。
而重慶要做的戰略新興產業,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機器人、石墨烯和納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頁巖氣、MDI一體化、生物醫藥、環保裝備等。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業發展升級。
據了解,為了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工信部年內將啟動一批智能制造的試點示范項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項目。
華泰證券(17.430,0.30,1.75%)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章誠表示,互聯網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來中國制造升級最優的方向,將徹底改變中國現有制造模式方式,形成傳統產品設計、生產以及質量控制三位一體的高效的生產體系。從二級市場投資來看,“云、網、端”的市場空間最大。